让非遗在指尖传承
提起面
你会想到什么
一日三餐
五谷杂粮
舌尖上的美味
然而有这样一种艺术
将普通的面
通过看似简单的手法
创造出不简单的作品
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已有文字记载,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。其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和民族情感。是我国乡土文化的重要代表,并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5月11日,小鼓请来了山西“面人张”第五代传人——张会斌先生走进鼓楼园,为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艺术——捏面人儿。
今天我们要做一件不一样的艺术品,孩子们就开始跃跃欲试,纷纷提问:“老师老师是什么呀?”“怎么不一样了?”“我们见过吗?”孩子们非常好奇的讨论起来,随着课程的开始,他们的小眼睛就一动不动的看着老师,张老师说:“孩子们!看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呀?”“橡皮泥!”“超轻黏土!”“是面!彩色的面。”张老师说道。
“小朋友们,你们知道怎么制作面人儿吗?老师来给你们说说吧。捏面人儿的第一步呀就是要和面,这里面可是大有讲究哦。和面呢要用低筋面粉和糯米粉混合起来,这样的面有黏性,可塑性强。而和面的水要用纯净水,一是没有渣滓,二是不会像自来水一样浮白。而且面里面呀要放些盐防止返潮,再加些美术颜料上色,滴点甘油就可以保色啦。这样做出来的面人儿,可以不干裂、不发霉、不变形、不脱色,等它自然风干后,用盒子罩起来就可永久存放啦。是不是很神奇呀?”
听完老师的介绍,孩子们大呼神奇,原来一个小小的面人儿竟然有这么多讲究。说干就干,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开始尝试。
用一团面、一个钎子、在手中几经捏、揉、压、搓,用小钎子灵活地点、切、刻、划、就做成了一件艺术品。
通过这堂生动活泼又独特的艺术课程,孩子们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,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。虽然课程结束了,但是在小鼓,我们还会把“面人儿”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孩子们的游戏活动中,与绘本结合到一起,引导幼儿用捏面人的方式将故事的内容展示出来,期待我们的成果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