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节气变化里发现自然之秋
秋天到啦,一起探索自然之秋!
秋分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,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。一候雷始收声;二候蛰虫坯户;三候水始涸。随着秋分的到来,气温逐渐下降,初秋微凉,秋意怡人,正是孩子们户外观察的好时机。幼儿园里丰富的植物为孩子们“探索秋天”提供了自然环境,一起去看看秋分时节孩子们都在干什么吧!

晒秋
秋分曾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,中秋节就是由“秋夕祭月”演变而来。自2018年起,我国将每年秋分设立为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。
秋分时节,和孩子们一起体验“晒秋”这一传统民俗,感受丰收的喜悦。
孩子们认识了瓜果蔬菜,将其分类后进行晾晒;了解农耕不易,懂得珍惜粮食,不浪费食物;在晒秋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,体验农耕劳作、获得丰收的快乐。

拾秋
走出教室,走进自然,寻找花草落叶,还有后院儿海棠树掉落的果实......把秋天的颜色和记忆一起放进幼儿园的成长时光里。
出发拾秋之前,孩子们自己编织了小布袋,要在五彩斑斓的布袋里装满秋天。
记秋:用拾秋的材料进行手工创作,让艺术创作充满灵动的自然之美。在创作过程中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,观察能力、审美能力以及发挥想象力,培养专注力和创造力。

食秋
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,故多见于温燥;秋分之后,阵阵秋风袭来,寒凉渐重,所以多出现凉燥。防止凉燥,应多喝水,吃清润、温润的食物,孩子们用梨、银耳、红枣等食材制作小吊梨汤,在气候干燥秋天鼓励孩子们多吃水果多喝水。
在美食制作中锻炼动手能力,激发对“食”的兴趣,通过美食制作积累生活经验,在秋分时节感受季节的变化。

感受秋风
万物秋爽,恰如其分,伴着秋日的微风,去户外放风筝也是不错的活动。孩子们用塑料袋DIY一个特别的“风筝”,迎着风跑起来,感受秋分的惬意美好!

“自然教育”能够赋予孩子无限的生机活力,我们尊重孩子自然天性及发展规律,让教育回归生活,让孩子们充分的感受自然的变化、自然的魅力和来自自然的爱意,在自然中探索,在自然中获得成长的乐趣。